新乡长垣生产的起重机,占据了全国七成市场份额,产品远销170多个国家和地区。在当前全球贸易不稳定的背景下,这里的出口贸易如何呢?
记者首先来到了卫华集团,刚进展厅就遇到了一个来自哈萨克斯坦的参观团,这是企业本周接待的第八批外国客户。
哈萨克斯坦客商 安德烈:我们是一家销售公司,这次来是想在中国找一个稳定的、长期的合作伙伴,给我们提供先进的起重机设备。
今年以来,卫华的出口不断取得新突破,先后打开了德国、墨西哥等国市场。工作人员告诉记者,之前卫华专注国内市场,零星做外贸。随着“一带一路”倡议深入推进,2023年他们专门成立了卫华国际公司,发力海外市场。
卫华国际发展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 王玺:我们卫华国际全体员工(团队)将近400人,然后我们90%以上都在我们全球各个的销售网点和服务网点,我们国内留下不到10%,给前线进行服务。
当400人的国际化团队深入一线时,他们发现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,欧洲苛刻的安全认证,东南亚紧盯性价比,非洲依赖全天候售后,卫华的应对策略是精准研发、一地一策的精准“本地化”。
卫华国际发展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 王玺:我们到了一个地方,我们把我们想象成是一个当地企业。根据客户的需求来定制产品,根据客户的这个使用工况来设计产品,根据客户的这个当地的标准来制作产品。
在车间记者看到,机器人正在焊接出口到非洲水电站项目的起重机,由于长期要面对高温、高湿的环境,焊接之后不仅要刷防锈漆,还要用耐高温的电子元件来降低环境对设备的影响。
记者:这些红点代表什么意思?
卫华国际发展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 王玺:代表我们曾经有过供货,或者是我们现在正在执行项目的一些国家和地区。本身我们在美国本土的这个供货量也不是特别大。
记者:占比有多少?
卫华国际发展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 王玺:占到我们整个卫华产值的1%都不到,加征关税对我们的直接影响微乎其微,是有重点地放在我们的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。
主动出击、全球布局加上一地一策的精准“本地化”策略,让卫华集团今年一季度的海外销售同比增长了近五成。
在长垣起重机产业园,逆势增长的不仅是卫华这样的龙头企业,一些中小起重机厂今年也开启了“内贸带外贸”模式。不久前,中冶起重机厂的“桥式”起重机首次出口越南市场,紧接着又迎来了泰国的客户。